2012年国际疫情通报第二期 |
|
新农村 2012/6/4 16:44:43 点击次数:4673 录入:李清 |
|
|
国际疫情
霍乱
缅甸
位于中缅边境的克钦族难民营中的儿童和老人因为不安全的饮用水染上霍乱,Pajau难民营的30多个孩子染上霍乱,并有一名儿童死亡。
(资料来源∶译自世界疫症情报网2011年2月2日)
黄热病
加纳
2012年2月3日加纳卫生部向世卫组织通报了在该国3个地区出现的黄热病疫情。这三个地区为:上东部地区的Builsa和Kassena-Nankana-West,以及位于该国中西部的Brong Ahafo区的Kitampo-South。
通过黄热病监测已总共发现三例实验室确诊病例伴有发热和黄疸临床综合征,其中包括两例死亡病例。
由国际黄热病疫苗供应协调小组和欧洲共同体人道主义办事处支持的反应性运动已计划于2012年2月6日开展。疫苗接种对象为受感染地区除孕妇和1岁以下儿童外的23.5万多人。
此项活动将作为该国开展的两个阶段黄热病预防性大规模运动的补充。第一阶段于2011年11月开展,覆盖(8个区域)40个地区的580万目标人群。在另外3个地区还开展了黄热病反应性运动。第二阶段工作计划于今年进行,所针对的是横跨17个地区的170万人。
(资料来源:世界卫生组织网站2012年2月3日)
登革热
斯里兰卡
今年斯里兰卡共出现2449例登革热病例,导致8人死亡。在2011年,有28 140例登革热病例,其中185人死亡,55.9%的事故报告来自西部省份。
(资料来源∶译自世界疫症情报网2011年1月29日)
马来西亚
今年一共有459例登革热,2人死亡,
(资料来源∶译自世界疫症情报网2011年1月28日)
菲律宾
菲律宾(三宝颜市)。 2012年1月25日。该市过去22天登革热病例上升至57例,这个数字与去年同月70例登革热病例相比是较低的记录。
(资料来源∶译自世界疫症情报网2011年1月25日)
麻疹
乌克兰
2012年1月1日至25日乌克兰流行病学公共服务机构共有1952名疑似麻疹病例登记。2012年1月24日至25日共有154例确诊。
(资料来源∶译自世界疫症情报网2011年1月25日)
厄瓜多尔
厄瓜多尔近期有203例麻疹疑似病例,其中120例已经确诊,其他83例有类似症状。
(资料来源∶译自世界疫症情报网2011年1月24日)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埃及
2012年1月5日 - 埃及卫生和人口部向世卫组织通报了一起人感染甲型H5N1禽流感病毒病例。
感染源调查显示,该病例曾与散养病死禽有过接触。
在埃及迄今确诊的157例病例中,有55例死亡病例。
印尼
2012年1月19日 - 印度尼西亚卫生部宣布发生了一起新的人感染甲型H5N1禽流感病毒确诊病例。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她属于第183例病例的一位家庭接触者,并且与前面病例一样,经常与同样的鸭子有直接接触,同时暴露于同样的居住环境。
在印度尼西亚迄今确诊的184例病例中,有152例死亡病例。
柬埔寨
2012年1月18日- 柬埔寨卫生部宣布发生了一例人感染甲型H5N1禽流感病毒的确诊病例。
据报道,该名男孩接触过所居住村庄的病禽。他是柬埔寨感染H5N1病毒的第19位病人。到目前为止,已有17例死于该病引发的并发症。
越南
2012年1月20日 - 卫生部报告发生了一起人感染甲型H5N1禽流感病毒确诊病例。
有报告称,该男子曾接触过鸭只。胡志明市的巴斯德研究所和当地卫生部门正在开展疫情调查并应对活动。该男子是越南感染H5N1病毒的第120个病人;迄今为止,其中有60人死于疾病并发症
中国
2012年1月24日 - 中国卫生部向世卫组织通报了一起人感染甲型H5N1禽流感病毒病例。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正在进行监测,迄今为止均未出现异常情况。
在中国迄今确诊的41例病例中,有27例死亡病例。
关于禽流感
鸟禽类流行性感冒,俗称禽流感,是一种鸟类病毒性传染病。
绝大多数禽流感病毒不会感染人类;但H5N1等某些病毒却造成严重的人间感染。
由于禽流感疫情对禽类群体产生的影响,引起人类严重疾病的可能性和造成禽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因此这可能会引起全球公共卫生关注。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禽类疫情可能会对地方和全球经济及国际贸易产生严重影响。
大多数H5N1人类感染病例均与直接或间接接触染病或病死禽类相关。尚无证据显示这一疾病会通过适当烹煮的食物传染给人类。
动物疾病控制是降低人类风险的第一步。
禽流感是鸟类病毒性传染病(特别是鸭子和鹅等野生水禽),通常导致无明显体征的疾病。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家禽传播并导致严重的大规模疾病疫情。也有报告称,某些禽流感病毒跨越物种界限传播,并导致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患病或亚临床感染。
按照在禽类群体中的致病力,可将禽流感病毒分为两类:高致病性或低致病性。高致病性病毒导致某些禽类物种的高死亡率(在48小时内死亡率高达100%)。低致病性病毒也会导致禽类间疾病疫情,但通常都不伴有严重的临床疾病。
H5N1禽流感的背景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这种H5N1病毒亚型于1997年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生的一次禽类疫情中首次感染人类。由于它在2003和2004年再次大范围出现,这一禽流感病毒已经从亚洲传播到欧洲和非洲,并在某些国家的禽类中根深蒂固,导致数百万禽类感染,数百例人间病例和死亡。禽类群体中的疫情已经严重影响到受感染国家的生计、经济和国际贸易。H5N1型病毒在禽类中的不断传播,特别是呈地方流行时,会持续对公共卫生带来威胁,这是由于病毒既有可能使人类罹患严重疾病,又有可能改变其存在形式,变得有更强的人间传播力。其他流感病毒亚型也在禽类和其他动物间传播,并同样有可能对公共卫生构成威胁。
人类禽流感H5N1感染和临床特征
人类感染H5N1病毒的病死率远远高于感染季节性流感。
临床特征:许多患者感染H5N1病毒后,其病程发展异常迅速,病情迅速恶化,同时病死率也很高。同大多数新发传染病一样,目前我们对H5N1流感的人类感染还知之甚少。
一般季节性流感的潜伏期约为二至三天,而H5N1禽流感的潜伏期可能比其长一些。目前的H5N1感染数据显示,潜伏期从二至八天不等,最长甚至有可能达到17天。世卫组织目前建议进行现场调查和患者接触者监测时以七天为潜伏期。
初期症状包括体温38度以上的高烧和其他流感样症状。也曾有患者报告过腹泻、呕吐、腹痛、胸痛及鼻出血和牙龈出血等早期症状。
在许多患者身上观察到的一项特征是,疾病初期会出现下呼吸道症状。目前的证据显示,呼吸困难大约会在初期症状出现后五天出现。通常还会出现呼吸窘迫、声音嘶哑和喉鸣音。咳痰情况存有差异,有时甚至会出现血痰.1
抗病毒治疗
有证据显示,某些抗病毒药物,尤其是奥司他韦能够降低病毒复制的持续时间并提高存活的可能。
应尽早给疑似病例服用奥司他韦(理想状况下是在症状出现后的48小时之内),以达到最佳疗效。然而,考虑到目前H5N1感染的高死亡率以及这些疾病中病毒长时间复制的证据,对那些在病程较后期得到检查的患者仍应考虑给药。
对于H5N1病毒严重感染的病例,临床医生应考虑增加每日建议的服药剂量或/和延长治疗时间。
H5N1重症患者或伴有严重胃肠道症状H5N1患者的药物吸收可能会受到损害。在治疗这些患者时,应考虑到这一可能性。
人类感染的危险因素
人类感染的首要危险因素似乎是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受感染活禽或病死禽类或污染环境中。控制H5N1病毒的禽类间流行是降低人类感染风险的关键。考虑到H5N1病毒在某些禽类群体间持续存在的状况,需要国家做出长期承诺来控制疾病,还需要动物与公共卫生当局之间的强有力协作。
没有证据显示H5N1病毒能够通过妥善处理的禽类或蛋类传播。少数人类病例与生食受到污染的禽类血液菜肴相关。但是,屠宰受感染禽类、拔毛和处理尸体及制备供食用的禽类时,尤其是在家庭环境中很有可能成为危险因素。
人间大流行的可能
流感大流行(影响世界大部分地区的疾病暴发)属于不可预测,但又重复发生的事件,可对世界范围内的卫生、经济和社会造成影响。当关键因素出现交集时,就会发生流感大流行,即流感病毒的出现伴随着可持续的人间传播力,且大部分人对这种病毒具有较低或不具有免疫力。在当今相互联系的世界中,局部流行有可能迅速发展成为大流行,使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对公共卫生方应对做出准备,来遏制疾病的传播。
由于H5N1禽流感病毒在某些禽类群体中的广泛流行,加之绝大多数人对它没有免疫力及其引起严重的人类疾病和死亡的可能,它目前仍是流感病毒中具有大流行潜质的一种。除H5N1之外,其他已报告能够感染人类的动物流感病毒亚型包括H7、H9禽流感病毒和H1、H3猪流感病毒。H2病毒也可能造成大流行的威胁。因此,制定大流行计划时必须考虑多种来源、多种流感病毒亚型出现的风险。
世卫组织的应对
动物卫生机构和国家兽医机构要负责控制和预防包括流感在内的动物疾病。世卫组织、国际兽疫局和粮食和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应通过多种机制展开合作,跟踪和评估受到公共卫生关注的动物流感病毒风险并在全世界任何可能发生人类与动物接触风险的地区做出应对。 (世界卫生组织 实况报道)
国内疫情
近期多地出现流感疫情
由于近期天气寒冷,世界多个地区的气温降至历史最低,在这种环境下,特别容易诱发流感的爆发和流行。根据相关报道,日本、香港、台湾近期出现了流感疫情。
日本在连日低温暴雪的情况下,流感影响范围迅速扩大。厚生省的最新统计称,截止至2月5日,该国已有175万人感染新型流感(对此,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何剑峰表示,“新型流感”一词或是媒体误读。“报道所讲的‘AH3’,实际上就是中国所称的甲型H3N2流感,并非一个新型病毒,属于季节性流感。”),目前8人因病死亡。日本有7219所学校在上周停课,跟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758所。日本传染病研究所(NIID)的调查显示,截至1月29日的一周内,全国到医院看病的流感患者估计超过173万人,比去年最高峰时期还多,有的地区甚至达到近10年来最严重的程度。流感病患以14岁以下的孩童为主,60岁以上的病患也达到11万人以上,是去年同时期的1.4倍。
而在近期,香港和台湾也出现了流感高峰,1月18日至26日香港9天共有内有3人死于流感。而此前,在台湾流感导致4人死亡。这些病例以乙型流感为主,其主要症状为高热咳嗽。
据北京市疾控专家介绍,目前北京市也正处于冬季流感高发期、上升期,北京市的流感发病也以乙型流感为主,流感病毒没有出现变异,发病率与往年持平。据统计,1月22日至1月26日,北京市421家一级以上医院流感样病例百分比为3.46%。144家二级以上医院流感样病例百分比为4.23%。与去年春节期间流行水平基本一致。
北京市卫生局1月28日提示,近期北京市将呈现季节性甲型H3N2亚型流感与甲型H1N1流感共同流行的特点,并存在流感病毒活动度进一步增强的可能性。在集体单位、学校及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出现聚集性发热疫情的可能性将增大。
(资料来源:人民网、新浪网等门户网站)
关于免疫的10个事实
(Hayatee Hasan,2011年12月)
通过免疫接种抵抗疫苗可预防的疾病,是实现到2015年将5岁以下儿童死亡减少三分之二的千年发展目标4的关键。因为,数百万儿童死于可以通过疫苗预防的疾病。目前,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例如,在2010年,约1.09亿的一岁以下儿童接受了三级白喉-破伤风-百日咳(白百破)三联疫苗免疫接种。
免疫还是确保全球卫生安全和应对流感大流行等新发感染威胁的一项关键战略。世卫组织在该领域的工作包括制定标准、研究开发、疫苗监管、质量和安全性、疫苗供应、免疫资助及免疫系统加强。这些活动为《2006至2015年全球免疫远景与战略》的目标提供支持,许多国家已通过此项战略并将其作为免疫的整体战略框架。
事实一、免疫接种估计每年可预防250万例死亡
每年,免疫接种预防各年龄组儿童死于白喉、破伤风、百日咳和麻疹。这是最成功和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之一。
事实二、目前免疫覆盖的儿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2010年,估计有1.09亿1岁以下儿童接种了三剂白喉-破伤风-百日咳三联疫苗。这些儿童得到了保护,避免受到可能引起疾病、残疾或死亡等严重后果的传染病的影响。
事实三、据估计,约有1930万1岁以下儿童未接种白百破三联疫苗
这些儿童中的70%生活在10个国家,他们中的半数以上居住在世卫组织非洲和东南亚区域。
事实四、平均每年有100万以上的婴幼儿死于肺炎球菌病和轮状病毒腹泻
其中的大量死亡能够通过疫苗接种得到预防。
事实五、公私伙伴关系促进了疫苗的开发和采用
例如,去年在布基纳法索、马里和尼日尔推出了预防A群脑膜炎球菌的新疫苗,这种病菌是造成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流行性脑膜炎的主要原因。2011年底,喀麦隆、乍得和尼日利亚对2200余万人用该疫苗进行了免疫接种,这可能有助于在非洲消除造成流行性脑膜炎的最主要原因。
事实六、流感疫苗的供应已显著扩大
世卫组织对11个发展中国家疫苗生产企业流感疫苗生产和颁发许可方面的支持使这一扩大成为可能。
事实七、全球麻疹死亡率降低了78%
通过开展强化免疫活动,据估计,全球麻疹死亡从2000年的73.3万例降至2008年的16.4万例。
事实八、脊灰发病率已降低了99%
自1988年以来,脊灰发病率已降低99%,从原先的35万病例减少到2010年的1410例。1988年,该疾病在超过125个国家流行,而今天已经减少到仅在4个国家流行——阿富汗、印度、尼日利亚和巴基斯坦。
事实九、新生儿破伤风年死亡病例数有所降低
新生儿破伤风死亡已从1988年的79万例死亡降至估计的5.9万例。
事实十、免疫接种为其它拯救生命的措施提供良机
免疫接种不仅可以保护儿童远离疫苗可预防疾病,同时,它也为其他拯救生命措施的提供创造良机,包括用维生素A补充剂预防营养不良、用药浸蚊帐预防疟疾、用除虫药物清除肠道蛔虫。另外,免疫接种的效益越来越延伸到整个生命过程,包括青少年和成人,使其免受流感、脑膜炎和癌症等发生在成人期的威胁生命的病症的威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