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国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上半年,全国新生仔猪数同比增长超8%,同时,养殖户对于猪价后市预期乐观,压栏惜售,甚至二次育肥都上涨了20%,今年下半年生猪供应量依旧居高不下。
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数据,今年六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296万头,而七月份的为4271万头,一个月减少了25万头,看起来减产能的呼吁略有成效。但是最新的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3年修订)中提到,能繁母猪存栏量将从4100万头调整至3900万头,进一步减少200万头。目前七月份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正常保有量的104.17%,如果正常保有量进一步下降,那目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将跃升至正常保有量的109.51%,生猪去产能之路道阻且长。
猪周期为何物
“猪价上涨-产能扩充-供过于需-猪价下跌-淘汰减产-供小于需-猪价上涨”,这就是最直白的猪周期解释。由于我国对于猪肉的需求极高,猪价对社会生活影响大,极易进入“价高伤民,价贱伤农”的失衡状态,也赋予了猪周期特点:周期性和高波动。
近五轮猪周期波动规律
新世纪以来共经历了五轮猪周期,其价格波动规律十分清晰:四年一轮,4-6月份为价格谷底,价格振幅不断扩大,行业低迷期通常是疫病高发期。
从上图可以观察到,这一轮超级猪周期的关键词是“前所未有”。引发因素之多前所未有、产能降幅之深前所未有、价格涨幅之高前所未有、影响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产能恢复之快前所未有、价格下跌之剧前所未有、转型升级之势前所未有等,需引起养猪界的同行注意。
我们需要清晰认识到,产能周期决定价格周期。能繁母猪存栏量的低点意味着未来生猪出栏量会出现低点,而生猪出栏量的低点则对应着生猪价格的高点,例如2019年非瘟爆发,大量母猪被淘汰,能繁母猪存栏量暴跌,随后2020年生猪价格暴涨了150%以上,并在价格高位保持了长达一年的时间。
猪价已连续七个月处于亏损区间,在近几个月出现了一波暴涨,前一段时间“保9冲10”失败后,价格回落至8块,但向上的趋势依旧明显。此外,目前猪价已走出了亏损区间,部分养殖成本控制较好的规模化养殖集团已经开始盈利,养殖成本较高的小型养殖户对于未来的猪价预期乐观,纷纷压栏、补栏或二次育肥,期盼猪价再次迈上“9字头”。
但是市场异常的苗头迟迟不消,2022年上半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在持续下降,但猪价短暂上涨后却出现了大幅度的回撤,量—价逻辑关系在第五轮猪周期中出现了错位,并且可能在未来第六轮猪周期中依然有待调整。
第六轮猪周期正在路上
“大周期视角猪价下行,小周期视角猪价上行”是当前猪价波动的现实特征。
当期能繁母猪存栏量与滞后10个月后的猪价之间,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即去年11月的能繁母猪存栏量与今年9月的猪价强相关。虽然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一直在下降,7月份也环比下降,但4271万头仍比政策规定的正常保有量4100万头高出171万头,而且未来正常保有量也可能进一步下降至3900万头。产能持续处于高位,消费复苏不及预期,23年生猪市场不确定性依旧较大。如果下半年猪价继续上涨,那“去产能”难度将加大,猪价在阶段性背离“量—价逻辑关系”的可能性升高。
现场QA
观众:您提到现实猪价影响因素之多“前所未有”,那我们应该着重关注哪些?
王祖力:目前我国猪肉消费需求短期内不会出现大幅度上行或者下落,即保持相对稳定,此时市场行情由供给量决定,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几个指标:产能(能繁母猪存栏量)、出栏体重和进口/国家储备冻肉供应,来判断当前市场的猪肉供应,进而判断猪价的所处位点。
当然猪价在短期内会受一些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例如疫情、市场炒作、预期、调控政策等,但长期来看这些因素对猪价的影响可以忽略,从业人员一定要学会辨别,不受干扰。